被骂了这么多年,终于轮到她火了
今天,她姐姐想问看到这篇文章的女人一个问题:
你听过多少次这样的话了?
“你们谈男朋友了吗?”
“男朋友是做什么的?”
“如果你30岁了,挑来挑去,再挑来挑去,你就只剩下自己了。”
“女人没有做事情的勇气”
“女人不行。”
“她承受不了这种痛苦。”
“你是女的,不应该稳重一点吗?”
“谁知道她的钱是怎么来的?”
“女强人,难怪嫁不出去”
来源:《卖房子的女人》
这些声音太普通了,但如果你仔细观察,就会发现。
这些声音都是相同的修辞—
他们总是“关心”你的婚姻。
似乎“结不结婚”是女人唯一关心的问题。
他们总是质疑你的勇气。
很多女性还没开始跑就被拖下了起跑线。
他们总是压制你的能力。
看来女人天生就是低人一等的。如果她拒绝低头,那么她就不是“女人”。
同样的目的—
他在告诉你,你的勇气不够,你的能力不够,你的梦想不值一提。
那你就不用把精力放在事业上了,反正也不会有什么大团圆结局。
来源:非自然死亡
然而,她的姐姐想知道:
当女人只是为了压抑而选择忽略这些毫无根据、莫须有、有问题的“屁话”会发生什么?
于是,2021年底,她发布了一个关于职业女性的活动,数百名不同年龄、不同职位的职业女性参与其中。
给了我一个不同的全新的答案-
“重塑我的名字”
原来,当她选择无视的时候,那些声音都失去了力量。
但听了他们的故事,我也知道这并不容易。
她必须首先识别、挣扎、挣脱...然后鼓起勇气喊出了那句话:
“去你妈的!”
来“重塑我的名字”。
职场女性可以意识到那些错误的时刻。
毕竟那些“两难”太亮了。
24岁职场新人@安安是大客户销售。
入职第一周,她就接到了直属男领导的通知——周五带她去见一个大客户。
她以为是领导对自己的器重,还没高兴起来,一盆冷水就泼了下来。
领导说:“小姑娘颜值高,长相好,好谈生意。”
笑话?安安笑不出来。
果然,在晚宴上,一切都像预料的那样。
客户主动找她聊天,但大部分对话与工作无关——
“安,你多大了?”
“安,你们谈朋友了吗?”
“安,你怎么能喝酒?”
……
回到家,安安哭了好多。
她说,“我不想吃东西。我是餐桌上的“开胃菜”
@阿信曾经是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的项目总监。
只有她在同龄人都结婚生子的时候选择了为事业奋斗,但她从来不后悔自己的决定。
直到33岁生日的前一周,她收到了HR的解雇通知-
“你很优秀,但现阶段公司很难控制成本。”
再回到就业市场,211硕士加5年大厂经验,已经无数次卡在初筛的“年龄要求”里了。
即使有面试,也逃不过面试官的“连环提问”:
“你结婚了吗?”
“有孩子吗?”
“你和你丈夫住在一起吗?”
来源:《黄金皇后》
阿信无奈又不解:为什么?
30岁是男人事业腾飞的起点,却是女人被职场边缘化的开始。
来源:豆瓣
不被信任对于职场女性来说是一种隐痛,对于已婚女性来说更是常态。
@Alice,36岁已婚孩子,最近打算重返职场。
然而,半年面试下来,她拿到了理想的offer。
工资比她上一份工作低40%。
虽然钱不够,但爱丽丝在工作中不敢出任何差错。
不为别的,就因为我不想被贴上“三年一胎脑”的标签,不想被人看不起。
来源:《告白夫妇》
被当花瓶,因年龄大被拒绝,被怀疑工作能力...
言语千差万别,目的只有一个:让她知难而退。
一旦她接受了自己的命运,就成功了。
但是她的姐姐想起了克里斯蒂娜,一个试图在第一届青年电影展上推销自己和姐姐的中年女演员。
她不想一直在各种“母亲”角色中打转。
于是,不顾其他女星的反对和“尴尬”,站在舞台上直言不讳地推销自己:
“我们没有依靠有钱人、父母,我们自己努力,一步一步成长起来...
但是市场和题材的限制往往让我们远离优秀的作品,甚至让我们与创意隔绝...
我们希望有机会和优秀的导演合作,也希望你们能给我们更多的机会..."
那套话又来了:“真的不算太尴尬。”
但克里斯蒂娜不为所动。她只是想为自己热爱的演艺事业争取机会。
嘲讽她的人大概都没想到吧。大海和清真人等待着机会。
好消息是-
日前,由克里斯蒂娜主演的电影《隐入尘埃》入围第72届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。
那套话不一定管用。
职场女性不会再被这一套轻易打败。
他们开始挣扎,挣脱,反抗...
他们迫不及待地喊出了憋了太久的那句话:
去你的!
#去你的,别想把我踢出工作场所。
克里斯蒂娜不是个例。
数百名不同年龄和职位的职业女性证明:
原来,当职场女性选择反抗的时候,真的会迎来一个全新的局面。
你会突然发现—
所有的“你们女人干不了这个活”都是偏见。
比如电影摄影师。
电影摄影师邓璐在摄影机稳定器被称为女王。
穿着70-80斤重的Stannikon,我在片场跑步,完全不在话下。
但在成为“摄影机稳定器女王”之前,邓璐一度被这个职业拒之门外。
她等不及机会了。
投完简历,往往当天晚上就被刷下来,原因如下:
你是一个女孩。
不可信。
成为摄影助理后,有一次她在片场,剧组突然打断她:“放下,这不是你婊子的举动。”
邓璐咬紧牙关“开玩笑地”说,“就当我是250吧。教我,我会的。”
甚至,没有给予期望。
多年后,邓璐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摄影师,而他的同行们仍然嘲笑道:你干这一行干什么?
“我想成为一名摄影师,我想有一天能获得金马奖。”
“你不切实际。那东西跟你有什么关系?”
但是你猜怎么着?
现在她有很多很多的工作机会。
相爱,大象坐在地上,后来我们,大约在冬天...
并获得了很多信任。
邓璐从商多年,已经与无数著名导演和演员合作过。
陈凯歌提到邓璐时说:“邓璐,你穿着铁背心,却像个女诗人。”
她梦想的金马奖并非遥不可及。
她参与拍摄的《坐在地上的大象》获得了第55届金马奖最佳故事片。
比如搞科研。
最近看了一个粉碎“女人不适合科研”偏见的故事,来自法医邓亚军。
她是中国第一代DNA鉴定人,现任北京中正司法鉴定所所长。
一开始听说她报了法医专业,同学都笑了。
我们把你和尸体放在同一个房间里。
当我们再次开门时,地上有两具尸体。
毕业后,老师想让她继续读研究生,但她拒绝了。
老师质疑道:
你又瘦又弱。
如果以后真的去一线当法医
能搬多少年?
但她真的去了一线。她刚到派出所,大家都很惊讶:女法医?
那一年,加入警察队伍的女性更少,女性法医就更少了。
整个刑警队只有三个女的,包括邓亚军。
大家都不相信她能做好这份工作。
但邓亚军的每一步都在粉碎那些质疑的声音。
她很大胆。
他经常在凌晨一两点去警察局,曾经在一个连环杀手的藏身之处挖出一具尸体。
我从灾难现场带走了成千上万的人骨,那里到处都是尸体。
也谨慎。
在一个疑似强奸的现场,她通过看受害者的胸部判断自己怀孕了。
现场的男老师不相信,按压死者子宫说:不可能。
结果回来尸检的时候,真的从死者肚子里取出了一个小胎儿。
人们从灾难现场被带走是在2004年。
今年,印度尼西亚遭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,超过23万人遇难,是世界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。
今年也是她辞掉法医工作去北京读博士的第二年。
海啸发生后的第四天,外交部打来电话,邓亚军和四名同事被派往泰国南部重灾区攀牙。
有数千具高度腐败受害者的尸体,急需辨认。
她和同事们鉴定了2000多份骨骼样本,相当于帮助了2000多人找到了家人。
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骨头是很难的样本。
当时每个国家的识别准确率都在50%左右,而邓亚军团队的准确率高达84.7%。
后来,央视播出了一部关于救援的纪录片,邓亚军的名字后面有这样几个字:
代表中国。
后来在采访中,一个主持人重复了这句话:“你代表了中国,你也代表了中国的DNA鉴定水平。”
邓亚军坚定地说:“是的,我代表中国。”
像邓亚君这样代表中国的女性还有很多。
比如咖啡师杜佳宁。
她曾代表中国获得WBC世界咖啡酿造大赛冠军。
这是中国人在咖啡行业的最高荣誉。
世界综合格斗冠军熊竞男。
不久前,熊竞男在一次比赛中击败了日本的米乌拉·蔡佳,获得了中国唯一的一枚金腰带。
这是她第六次卫冕世界冠军。
当女人开始打破偏见,打破外界设定的框框和天花板,当她张开双臂,决心大干一场。
结果不仅仅是“我能行”。
但是
#去你的,不要试图决定我的方向。
当职场女性选择反抗时,夺回的不仅仅是职场。
和解释权。
以前的职场女性,被各种言语技巧踢出职场,被各种偏见陷害。
女人不在场的时候,她的一切都变成了“会打扮的小姑娘”。好像所有的解释权都不在她手里。
最常见也最不易察觉的,就是女性之间友谊的污名化。
在各种电视剧里,女人的关系总是离不开出轨。
来源:小时代
神奇的是,电视剧里女人之间的友谊总是被污名化,但女人之间的互助却从未停止。
我可以举出太多大大小小的例子。
是她的顶头女领导把@田豫从生活的泥潭里拉了出来。
她考研失败后刚刚回到家乡。
家里人劝她知足,“女孩子不需要那么高的学历”,给她安排了一份“稳定”的文员工作。
但身体稳定了,内心还是躁动不安。
“我每天都哭,每天都吃抗抑郁药。我一度觉得自己的生命走到了尽头……”
大家都不能理解她。一切都很糟糕。
唯一向她伸出援手的是她的直属女领导——一个非常温柔善良的姐姐。
她陪着田豫加班,赶时间,给田豫买零食。
看到田豫状态不好,就争取放假让她调整心情...
“后来她发现我不能适应这里,就鼓励我再试一次。那时候她其实正在经历婚姻的背叛,她还是想先把我拉出泥潭……”
现在田豫已经顺利考上了政法大学研究生院。
她说:如果我没有遇见他,我不确定我是否还会在那里浪费生命。
她还说:原来女人能救女人。
正是这两位女律师让杀夫案的当事人许重获自由。
2019年,许裘芸在被丈夫毒打后奋起反抗,意外导致她死亡。
两位女律师龙婷怡和刘淑萍意外地接手了这个案子。
许是典型的农村妇女。她和她丈夫是一个组合家庭。
“因为修房子和儿子结婚,家里欠了一些债。为了还债,这些年她一直在打工。”
“她老公是建筑工人,但爱打牌喝酒。他经常工作几天,休息十天。没钱就找许裘芸要,不然就闹。”
在这半年的审讯中,他们无数次去看守所会见许。每一次,许在里面哭,他们在外面哭。
他们决定帮助这个“不想杀任何人,只想保护自己”的女人。
最后,两名年轻的女律师坚持为她“无罪辩护”,并写下了这一令人震惊的辩护:
“到目前为止,可以说,徐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。为家庭付出一切,却长期遭受致命家暴...为了挽救全家,徐某某已经选择了忍耐。”
“辩护人恳请二审法院能够适用正当防卫制度,改判徐无罪,给徐一条自由之路,给正当防卫制度一条光明之路……”
在二审中,这一论点说服法院改变了判决,徐被认定为过度防卫,并被判处缓刑。
许获得了自由。
对了,韩国震惊世界的“N号房事件”也是无数女人东奔西跑的一幕。
曝光事件的是化名为“跟踪”和“火花”的两名韩国女大学生。
在案件调查过程中,韩国女律师协会共有111名女律师站出来,宣布将为那些受害女性提供法律援助。
还有我们熟悉的高中女校长张贵梅。
这个65岁的老人,跑了一辈子,靠自己改写了2000多名山区贫困女孩的命运。
来源:视觉中国
你看,当女人在工作场所跑来跑去。
他们不仅打破了偏见,揭穿了关于职场女性的谎言,还拥有“定义权”和“解释权”。
定义和解释他们的存在,选择,成就...和友谊。
当职场女性开始掌握自己的定义和解释权。
所有来自外界的偏见和污名只会得到同样的答案:
去你的,我会写我自己的结局。
重塑“我”的名字
回到开始。
当职场女性选择无视这些毫无根据、无缘无故、充满疑惑的话,只是为了压制“扯淡”。
结果已经呼之欲出——
那些声音都失去了效力,她也没必要回应那些问题。
这将开创一个全新的局面:
她的选择超出了他们的控制。
她的成就也与他们无关。
关于她的一切都是她亲手写的。
即使她最终没能成为一个世俗的成功人士,她也重新创造了一切,包括她的名字。
来源:美国夫人
玛丽·奥利弗在《逆流》中写下了这段话:
一开始,我太年轻,对自己太陌生,自我几乎不存在。
我必须走进这个世界,去看它,听它,回应它。
在那之后,我想我完全明白我是谁,我是什么,我想成为什么。
这不是一个个体的感受,而是一种更为普遍和集体的症结和困境,其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种困惑和无力。
作为职场女性,她们或多或少会有这种挥之不去的“无力感”和“束缚感”...
这种更有集体氛围的东西,把你我紧紧的包围在其中,只能转来转去,辗转反侧,怀疑自己,直到放弃。
这也是她姐姐做这个关于职场女性的活动的原因。
前段时间她姐姐做了一个视频。
演员Kathy CHAU、演员Joyce、摄影师邓璐、DNA鉴定师邓亚军、女咖啡师杜佳宁、女拳击手熊竞男...有12位来自不同行业的杰出职业女性和超过353张从数以千计的征集中选出的普通女性面孔。
他们不再受那些条条框框的摆布,不再回应那些“为什么”。
而是选择“重塑我的名字”。
“重塑”是她姐一直喜欢的一个词。
它意味着打破,重写和重新定义。
这意味着打破所有你不想要的东西。
当然,这很难,也不会一蹴而就。
但参与这项活动的数百名职场女性让我意识到,这并非不可能。
有人一直在做“重塑我的名字”,他们做到了。
应该看到这样一群勇敢坚定的劳动妇女。
不仅仅是为了他们,更是为了更多的“我们”。
1896年,世界上第一位女导演爱丽丝·盖伊拍摄了她的第一部作品;
1963年,世界上第一位女宇航员瓦莲京娜·捷列什科娃进入了泰空。
是的,当有人站出来讲一个从未讲过的故事。
当有人站在一盏从未点亮的聚光灯前。
结果是可以预见的-
无数人追随光束,然后成为更多人的光。
希望我们能很快“重塑我的名字”。
希望早日看到新的局面。